欧协联冠军直接参加什么|足球比赛结果查询|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的得主|nba最新交易消息|NBA或在迪士尼复赛

 
NEWS
PRODUCT
message
contact
ABOUT US
HOME

新聞詳情


    
xin          wen       xiang     qing
有機茶基本知識知多少?
來源: | 作者:OT有機茶 | 發布時間: 2962天前 | 3832 次瀏覽 | 分享到:
 所謂有機茶,就是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和方法生產出鮮葉原料,在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物品污染,并經有機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產品和再加工制品。

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工業“三廢”大量排放以及農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農業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土地可持續生產能力下降,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同時,由于污染物質遷移與物質惡性循環,并通過受污染的食品、水源、空氣而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在農業方面,有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建立專門機構,制定相應的法令法規,嚴格限制化學產品在農業和食品行業的使用范圍與數量,同時還大力倡導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籌,生產沒有污染的安全、優質食品。


  簡單地說,有機農業就是一種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它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1)生產出足夠數量的高營養品質的食品;

  (2)在農業系統中促進和加強生物循環,即促進和加強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群體的生命活動;

  (3)保持和增強土壤的長期肥力,保護水土;

  (4)盡可能地利用當地農業系統中的可再生資源;

  (5)盡可能在一個有機質和養分封閉的系統內進行生產;

  (6)盡可能地利用那些可以再利用或再循環的材料和物質;

  (7)種植業和養殖業并舉;

  (8)使由于農業活動造成的各種形式的污染降到最低;

  (9)保持農業系統及其周圍都境的生物多樣性,包括植物和野生動物;

  (10)獲得長期和穩定的經濟效益,并從社會和生態方面向一個完整的有機生產鏈發展。


  1.有機茶及其開發的意義

  所謂有機茶,就是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和方法生產出鮮葉原料,在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物品污染,并經有機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產品和再加工制品。

  有機茶是從英文 Organic Tea 直譯過來的,這一名詞在80年代后期隨著國際市場對有機采的需求傳入我國,并很快受到茶業界的普遍重視。這是因為有機茶是一種無污染的保健飲品,它與當今人們日益增強的健康保健意識相適應,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開發生產有機條,不但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減少因大量施用化學肥料、農藥對土壤與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符合國家環及保護的基本國策,這在環境、資源等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其意義尤為深遠。

  另一方面,有機條開發有利于我國常規茶葉產品的出口。隨自我國加人WTO,國際茶葉市場將進一步對我國茶葉產品開放,關稅壁壘將進一步削減,但是技術性貿易主壘(TBT呈現越來越嚴的趨勢。例如,2000年年7月份歐盟執行新的茶葉進口標準,農藥殘留指標在現行標準由礎上提高10~100倍。以氫成菊酯為例。在現行標準下出口歐歐綠條檢出率達73%,超標率達37%(歐洲茶葉委員會,1997-1998)。如果執行新標準,我國綠榮將面臨從歐盟市場退出的嚴峻局面。聯合利華公司每年從中國進口約5000t綠茶銷往歐洲市場,由于農殘問題,近年來逐漸轉向印度尼西亞進口。有機農業技術有助于降低茶葉中的農藥殘留,從而有利于我國綠條出口歐盟國家。


  2.有機來與常規茶產品的區別

  從終端產品外觀上看,很難區分該產品是有機產品還是常規產品。就產品質量的認定來說,有機茶產品與常規茶產品有以下區別。

  (l)常規茶葉產品的質量審定通常是通過對終產品的審定來實現的,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生產和加工過程,而有機茶的質量審定不僅投對終產品進行必要的檢測,更重要的是審查產品在生產、加工、貯蕆和運輸過程中是否可能受到各種污染的影響。

  (2)常規茶葉種植過程中通常使用化肥和農藥,而有機茶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農用化學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助劑,這不僅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而且豐富了生物多樣性,使環境、生物、人類和諧共處。

  (3)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有機茶,若發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質量跟蹤記錄系統,追查到全過程的某個環節(茶園和農戶),這是常規茶葉難以具備的。


  3.有機茶生產與銷售現狀

  有機茶最早在斯里蘭卡開始生產,隨后在印度、坦桑尼亞、日本、肯尼亞及中國相繼出現有機茶園和有機茶生產。目前世界有機條銷售量為6000tt左右,主要是紅茶,約4000t,其次是綠茶,約2000t,還有少量烏龍茶。有機茶主要銷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國,有機茶用售量約占上述國家和地區菜葉用售量的l%,而有機食品銷售量在上述國家和地區已經占到5%以上,并且以20%的年增長率增長,因此有機茶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有機來市場目前尚處于成長期,呈供不應求的狀態。

  有機茶是我國第1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1990年6月,荷蘭頒證組織對浙江臨安東坑、襲后茶園進行了有機考席頒證,由浙江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出口。目前,浙江省武義、臨安、義烏、寧海、普陀、建德。紹興、仙居、上虞、開化、淳安、諸暨、金華等市縣都在積極開發有機茶,現有十余家茶葉生產單位和貿易公司獲得有機頒證,建立有機茶基地約500畝,有機條年生產量和出口量約600t(綠茶為主,部分紅茶、烏龍茶等),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日本、德國、荷蘭等國,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還有13000余畝條國正在進行有機轉換,其中一部分將很快獲得有機頒證。此外。江西、江蘇、福建、云南、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地都在積極開展有機茶開發。


  4.有機茶標準

  有機茶沒有特定的產品標準,它只是在各企業采用的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要開展有機茶種植和加工所必須遵守的規定和產品指標。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機獲頒證標準,通過專家審定后于1999年9月份正式發布,并據此開展有機茶頒證工作。目前,浙江省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組織專家制定了有機茶浙江省地方標準,標準代號DB33/T266-2000,由浙江省質量技術監任局于2000年2月18日發布,3月28日起實施。

  上述有機茶標準有如下要點:

  (1)向茶葉行業引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關于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準則。標準是依據IFOAM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參考歐盟等國以及我國有機食品標準及綠色食品標準,結合茶業特別是我國茶葉行業的實際而制定的,使我國有機茶的生產與開發等有了一個基本的依據。

  (2)規定了有機條生產的生態環境、品種選擇、土壤管理、病蟲草害治理以及茶葉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技術要求,因此標準看起來更象是指導有機茶生產和加工的技術規范。

  (3)規定了有機茶的產品標準,特別是對產品的衛生指標有效高的要求。

  (4)規定了有機茶認證機構必須具備的條件和開展有機茶認證過程必須逐循的程序。

茶中靜思人生樂
    
0755-86611616